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很激烈,数据能帮我们看清企业战略有没有用,也能了解行业趋势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37%。而比亚迪这时候表现很突出,出口增速达到85%,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很多。它上半年海外销量超过30万辆,单车出口均价还比之前涨了12%,成了全球新能源市场里增长快的“黑马”。
这个好数据可不是碰巧来的,是比亚迪长期规划战略的结果。现在车企出口增速不一样,有的快有的慢,而且市场上还有价格战和贸易壁垒这些问题。这时候弄明白比亚迪出口增长快的根本原因,不光能给其他车企提供可参考的全球化方法,还能清楚看到中国车企从“卖产品到国外”变成“在全球运营”的真实情况。
一、出口数据透视:85%增长下的量价齐升的三大特征
(一)特征一:销量与营收双重突破
2024年上半年,比亚迪海外销量有30.2万辆,和去年同期比增长了85%。它在公司总销量里占的比例,也从2023年同期的12%升到了18%。同一时期,它的海外营收超过500亿元,同比增长92%,这个增速比销量增速还高7%,呈现出“营收比销量涨得快”的好势头。这份数据打破了行业里“中国车企靠低价抢市场”的固有看法,还用有说服力的市场反馈,证明了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品牌价值一直在上升。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很激烈,比亚迪靠技术创新、产品更新和服务升级,成功让海外消费者愿意花更高的价钱买它的产品。不管是东南亚家庭用户喜欢它高性价比的车型,还是欧洲中高端市场认可它的智能驾驶技术和豪华配置,这份增长数据的背后,是品牌、产品和市场接受度一起变好的真实情况,也说明中国汽车工业正从“走出去”进入“走进去”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(二)特征二:重点区域的增长销量远超预期目标
从出口的区域分布来看,欧洲、东南亚和南美是比亚迪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。在欧洲市场,它的销量同比增长156%,其中德国、法国这些主要市场的增速超过200%,唐EV、汉EV这些中高端车型在欧洲卖的数量占比达到60%;在东南亚市场,因为Atto3这款车很受欢迎,销量同比增长98%,一直排在当地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前面;在南美市场,比亚迪通过和当地合作建厂,销量同比增长72%,成功打破了当地传统燃油车垄断市场的局面。这三个区域加起来,贡献了比亚迪海外销量高达83%,就像“铁三角”一样支撑着它的出口增长。
(三)特征三:高端车型的销量爆火
从乘联会的发布的销售数据报告中统计到,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单车出口均价是16.5万元,比2023年同期的14.7万元提高了12%。其中,售价超过25万元的高端车型,出口占比从18%升到了27%,而入门级车型的占比降到了35%。卖的车价格变高,不光让比亚迪赚的钱更多了,还能证明它的产品实力和品牌影响力,已经不再只靠“性价比高”这个标签吸引人了。
二、战略解码:“三位一体”的增长引擎
(一)本地化生产:突破壁垒的核心抓手
比亚迪在海外建工厂并投入生产,是它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。泰国工厂在2023年底正式开始生产,2024年上半年贡献了比亚迪海外销量的23%,而且在泰国当地生产的零部件占比达到40%。这样做不光避开了东南亚地区对进口汽车征收的高额关税,还把交付汽车的时间从3个月缩短到了15天。巴西工厂也在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试生产,预计每年能生产15万辆汽车,以后会覆盖南美主要的市场。这种“在当地建厂,然后辐射周边区域”的模式,既能降低运输成本,又能符合当地市场的政策要求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。
(二)产品矩阵升级:精准匹配区域需求
比亚迪没有用“一款车卖遍全球”的老办法,而是打造了“全球都能卖的车型+针对特定区域定制的车型”这样的产品体系。比如针对欧洲市场,当地人对环保和智能要求高,比亚迪就推出了装着刀片电池和DiPilot4.0系统的唐EV、汉EV;面对东南亚又热又湿的气候和复杂的路况,比亚迪优化了Atto3的空调系统和底盘通过性;为了适应南美市场,比亚迪还定制了能使用乙醇燃料的混动车型,让油耗降低了15%。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调整产品,让比亚迪在各个市场的销量占比都能快速提高。
(三)供应链出海:构建全球协同网络
比亚迪本身在供应链整合方面有优势,它还带动核心的零部件企业一起到海外发展。现在,电池、电机这些核心部件在海外当地供应的比例已经达到35%,这也带动了上下游企业一起发展。比如,和比亚迪合作的电池企业在泰国建了动力电池工厂,这样零部件供应的时间缩短了40%,成本也降低了18%。这种“整车生产+零部件供应”一起到海外发展的模式,不光让供应链更稳定,还打造了其他企业很难复制的竞争优势。
三、出口高增长造成的行业影响与潜在问题
(一)出口突破改变全球新能源竞争格局
2024年上半年,比亚迪的出口表现很好,已经成了改变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重要因素。根据EVVolumes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,这段时间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占比升到了16%,第一次超过了大众(8.2%)、宝马(5.1%)这些传统车企,只比特斯拉(18.3%)少一点。现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形成了“两个巨头带头”的全新竞争情况。
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,直接让跨国车企加快了电动化转型的速度。比如大众集团在2024年6月的“欧洲电动化转型发布会”上说,2025年前要在德国、西班牙、匈牙利新盖3座新能源汽车工厂,总产能能达到每年120万辆,比原来的计划提前了18个月;丰田也专门调整了东南亚市场的策略,2024年第二季度宣布多投12亿美元,用来改造泰国、印尼工厂的电动化生产线,还推出了纯电车型bZ3的东南亚定制版,想抢回被比亚迪Atto3抢走的市场份额。
从竞争角度看,比亚迪的出口增长已经让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竞争,从“只比单一产品好坏”变成了“比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强弱”。和传统车企靠单一车型打开市场不一样,比亚迪用“在当地生产+按区域定制产品+供应链一起出海”的配合模式,在欧洲、东南亚、南美这些核心市场,搭建起了“整车-电池-零部件”的全链条竞争力。这种生态化的竞争能力,正在成为跨国车企电动化转型时重要的参考方向。
(二)高增长背后的三个挑战和解决办法
虽然比亚迪出口增长很快,但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,还得面对三个核心挑战,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增长能不能一直保持下去。
第一个挑战是贸易保护政策的直接影响。2024年7月,欧盟正式公布了《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》的详细规则,明确从2026年开始,对进口汽车征收碳关税。按照比亚迪现在出口欧洲车型的平均碳排放水平(大概80克/公里)算,以后每辆车会多花约3000欧元(相当于人民币2.3万元),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会直接下降。另外,南美有些国家还在计划出台“本地零部件占比要求”,比如巴西打算规定,2025年起进口的新能源汽车,本地零部件占比得达到50%以上,不然就要多收关税,这对比亚迪巴西工厂提高产能、推进本地配套进度,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第二个挑战是在当地运营的管理难度变大。随着海外市场范围扩大,不同文化和法规带来的运营难题越来越多。比如欧洲市场对汽车数据安全要求很严,比亚迪得多花钱搭建符合欧盟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(GDPR)》的数据管理系统;东南亚市场则面临雨季路况差、充电设施少的问题,需要和当地企业合作建设充电网络——要做这些事,都得组建专业的本地团队,这对企业管理不同区域业务的能力是个考验。
第三个挑战是在高端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不够。虽然比亚迪2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,出口占比已经达到27%,但在全球高端市场,品牌能带来的额外价值,还是比不上特斯拉、宝马这些头部品牌。根据J.D.Power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忠诚度报告,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用户忠诚度是42%,比特斯拉的68%、宝马的55%都低;在品牌溢价方面,同一级别的车型里,比亚迪汉EV在欧洲的售价,比特斯拉Model3低约12%,要提高品牌价值还得继续努力。
针对这些挑战,比亚迪已经开始采取应对措施:面对碳关税,加快推进欧洲本地电池工厂的建设,计划2025年让德国的电池工厂投产,目标是把车型的碳排放降到50克/公里以下;在本地运营方面,2024年上半年新招的海外本地员工,占比达到了65%,同时还和当地经销商合作,搭建了“售前-售后”的全流程服务体系;在提升品牌方面,通过参加欧洲慕尼黑车展、赞助国际体育赛事等方式,强化高端品牌形象,为长期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本文作者:胡敬民,广州华商学院2022级经济统计学本科生。指导老师韩凤彩、高承远;本文为《华商&眺远:财经写作(商业观察分析)工作坊》的学生成果,工作坊得到《数智化统计应用型人才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》(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)等基金项目的支持。工作坊组长:高承远;工作坊顾问:石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