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翻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

2024/03/14 06:16  来源:

作者:何晓莉,湖北汽车工业学院,讲师

项目信息:1.湖北省教育厅2023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成果,《英汉翻译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,项目号暂未下发

2.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22年度一流本科课程立项成果,《英汉翻译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,项目编号:XYLK2022032)

当前,各地高校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,积极响应国家在教育全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号召。作为外语专业与翻译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翻译课程具有天然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优势。学生在课程中将接触中西翻译史、翻译理论、翻译家、英汉语言差异等知识,不仅能够了解中外语言文化、思维方式、历史人文等知识,也为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感知、理解和分析能力提供了契机。在翻译课程中通过发挥语言的人文力量与文化软实力,对学生进行思政引领,开展正向价值塑造,能够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、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人生观,培养文化自信、文化认同,有效结合课程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功能。翻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融合数字化手段与课程思政理念,探索思政教学设计、教学评价、教学资源与环境、教学体系与团队,有助于提升翻译课程人才培养质量,培育应用型、专业化的翻译人才,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好中国声音。

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,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、育人目标与教学改革创新目标

课程思政建设目标:探索翻译类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建设路径,深化翻译类课程思政思涵建设,建设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资源,课程思政教学课例、教案等,推广充实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。

课程思政育人目标:强化课程人文性目标,对学习者进行价值塑造,培养学生国际视野、历史传承、文体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,加强团队合作意识,独立思考能力,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成为能够服务英语、翻译等行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,实现翻译类课程思政育人目标。

教学改革创新目标:全方位、系统性、多样化地将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相有机结合,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材料,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,积累教学经验,提升教学能力,实现思政语境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。

挖掘翻译课程的思政元素、思政要点与思政内涵。

翻译教学过程中的教材、教辅、练习、教学话语均可用来挖掘思政资源,从历史传承、时代精神、人文素养、全球视野、职业素养等方面丰富翻译课程的内涵。在翻译课程中,学生将接触翻译史、翻译家、译例资源、职业道德、英汉差异等相关知识,以知识、能力、素养三目标为导向,重构教学内容,梳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,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、政治道路、职业道德、家国情怀等具体的思政内容。

整合现有教材资源,促进思政资源库常建常新

结合翻译课程特点、教学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,深度融合信息技术,建立多元化、多主体的思政教学资源库,包括思政教学案例库、智慧教学空间、课程讲义、课程测试、课程作业等,坚持产出为导向、持续改进,保障思政资源建设与使用的有效衔接,将翻译类课程的思政层级由初阶思政发展为中阶或创新思政,实现翻译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的融合。

开展学生为中心的思政教学设计及组织。

围绕语言知识、院校特色、文化背景,以产出为导向,设计学习任务、教学材料等,指导课程思政教学设计;注重通过案例教学、小组讨论、课堂问答等形式开展探究式学习,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支架作用,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,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,真正做到围绕学生、关照学生、服务学生,以学生为中心,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,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;优化课程协同育人,形成翻译课程、翻译课程链、翻译课程体系点、线、面有效思政衔接。

完善教学评价,注重评价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改变。

丰富思政育人成果的产出形式,强化对思想价值引领的要求,建立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与评价链,通过评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、对授课内容、授课方式及课程管理的接受程度,对教师外在表现、思想价值、师生关系的认可程度与情感态度,将思政育人效果有机纳入课程评价指标,切实提升翻译课程思政育人实效,通过价值学习形成内驱力,促进学生翻译知识与翻译能力习得,以思政评价促进思政教学。

打通第一课堂、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,创设多元融合的思政教学环境。

促进第一课堂、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有机融合,满足学生个性化、多层次、多样性的学习需求。注重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与第三课堂网络育人功能,通过校园活动、证书考试、双创项目、翻译竞赛等活动,丰富思政教育方式,构建响应市场及行业需求、类型丰富、相互支撑的翻译实践活动,促进学生均衡发展,提升学生综合素质。通过第三课堂网络育人,在第一课堂、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之间形成思政育人闭环,满足学生自主学习、可持续学习需求,促进终身学习。

促进“文文”融合,构建一体化课程思政体系与跨学科特色教学团队

除了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与道德素养,加深对国情、省情、校情等的理解,提高课程团队思政教学活力、教学能力及创新力,还应注重打破学科壁垒,促进学科融合,通过构建翻译教师与思政教师合作教学团队,开展集体备课、讲座分享等活动,充分发挥不同学科各自的优势,形成跨学科教师优势互补,形成一体化思政育人思路,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和谐共育。

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进行高校翻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,重点在于制定翻译课程的思政目标、挖掘思政元素、构建思政资源库、重视情感领域评价、促进学科融合等,将育人与教学活动相结合,切实提高立德树人成效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行为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Top